遊情

曝罟灣半月堤圍

上篇《遊情》介紹了上窰民俗文物館,認識了一點客家文化,離開文物館,你可以選擇原路返回復興橋;亦可繼續跟隨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前行,經過上窰村的廢屋,旁邊是於2021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聖母七苦小堂。小堂建於1900年,為當地客家村民服務了數十載。隨著時代的變遷,上窰村於60年代村民遷出,往外尋找新機會。因此,小堂不能再定期舉行彌撒。由一九八零年代至二零一九年左右, 公教童軍協會把小堂用作水上活動中心。

上窰村的廢屋

 

聖母七苦小堂

 

接著沿起子灣村的路牌前行,將經過一些廢屋及紅樹林,便會走到今日為大家介紹的主要景點 - 曝罟灣。

起子灣村路牌

 

起子灣村的廢屋

 

來到曝罟灣,最觸目的當然是這裡的半月堤圍,堤圍是以前的村民興建用作養魚之用,隨著村民離開往外發展,村落荒廢,雖然堤圍日久失收,但卻沒有影響其獨特的景色,只有增添了歲月的痕跡。

曝罟灣半月堤圍

 

要走完這條半月堤圍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遊人需要「過三關」,通過三個斷裂的缺口。第一關是斷開的堤圍間,只有幾條鐵通相連,遊人需要從鐵通上走過。第二關是斷開的堤圍間,只有一狹窄的石壆相連,遊人需要想辦法橫越。最後一關就要視乎潮水的漲退,潮水沒有掩蓋露出水面的碎石,遊人可扶著石壆,橫過斷裂的缺口;若然潮水掩蓋了碎石,遊人只能另想辦法,在更窄的石壆中橫越。「過三關」後回望半月堤圍,別有一翻感受。

半月堤圍「過三關」的第一關

 

半月堤圍「過三關」的第二關

 

半月堤圍「過三關」的第三關

 

「過三關」後回望半月堤圍

 

欣賞完曝罟灣半月堤圍,遊人可繼績上路,你可選擇返回上窰民俗文物館,過復興橋,回北潭涌;亦可選擇上山沿上窰文物徑,經曝罟灣營地,前往萬宜水庫西壩,再回北潭涌;而我則選擇第三條路線,就是沿山腰的小路綑邊走到元五墳(南風灣營地)及萬宜水庫西壩,沿途可欣賞萬宜水庫西壩近岸的景色,包括西貢大頭洲、雞洲、創興水上活動中心、萬宜水庫西壩等。

西貢大頭洲、雞洲

 

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萬宜水庫西壩

 

到達萬宜水庫西壩,遊人可在元五墳觀景台遠眺海岸美景;另一邊可欣賞萬宜水庫的景色,更可看到擬似的白千層。

萬宜水庫

 

擬似的白千層

 

回程沿西貢萬宜路向西貢方向,經過麥理浩徑1段的涼亭,以及麥理浩徑第一段起點的指示牌,轉左很快便回到復興橋。

麥理浩徑1段涼亭

 

麥理浩徑第一段的起點指示牌

 

 

交通資訊:
巴士:九巴94號或96R(星期日或公眾假期行走)上窰站下車
小巴:新界區專線小巴7號或9號上窰站下車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