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情

上窰民俗文物館

位於西貢北潭涌的上窰民俗文物館經維修後,已於2022年12月22日重開。香港是客家人的傳統聚居地之一,這裡原是19世紀的一個客家村落 – 上窰村,面積約為500平方米,由一姓黃的客家人依山傍水而建。黃氏族人除了靠傳統的漁農業為生之外,更從事傳統手工業,燒製石灰和磚瓦。石灰製作在發展的初期頗見蓬勃,西貢各村均賴以為生。其後因現代英泥的傳入及其他造磚行業的競爭而漸趨式微,村民相繼離去另謀生計,上窰村因此轉盛為衰,自1965年起荒廢。港英政府於1981年將上窰村列為法定古蹟,並於1983年修葺後,闢作民俗文物館。

遊人可乘搭九巴94號、96R或新界區專線小巴7號、9號,於上窰站下車,經過士多旁邊的復興橋,過對岸之後右轉沿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步行約15分鐘,便可到達上窰民俗文物館。

北潭涌復興橋前的指示牌

 

未進入文物館前,在路旁有一個灰窰的歷史遺跡。這個灰窰正是昔日村民用以生產石灰的工具。製造石灰的原料以貝殼及珊瑚為主,由於香港四面環海,容易收集原料,非常適合發展灰窰業。石灰主要用於建築方面,另外亦作為肥田料之用。

灰窰

 

上窰民俗文物館入口處建有一座6米高的更樓,昔日村內的男丁或外聘的男守更員會通宵達旦在更樓上層站崗,監察屋外有否海盜、山賊,以守衛家園。

上窰民俗文物館入口處的更樓

 

從更樓入內,遊人可看到村內共有一排八所並列的房舍,每個房舍均設有客家人住所內的建築特色及各種耕種工具及農村傢具的展示。

八所並列的房舍

 

客家人農村住所的擺設

 

大廚房

 

還有幾個房間用作禽畜模擬飼養場所的展示,讓遊人了解當時村民的謀生狀況。

養豬的場所

 

養雞的場所

 

養牛的場所

 

屋前有一平地,稱為「曬坪」,顧名思義是用於晾曬穀粒的地方,亦同時是村民乘涼、聊天和設宴聯歡的多功能場所。

曬坪

 

在「曬坪」曬乾的穀粒將如何處置?其中一個房間展示了一款務農的器具 - 風櫃。村民將曬乾的穀粒倒進「風櫃」,轉動扇輪,利用風力,把實穀與秕穀、草碎等雜物搧分開來。

風櫃

 

上窰民俗文物館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5時(10月至2月),3月至9月會多開一個小時至6時。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交通資訊:

巴士:九巴94號或96R(星期日或公眾假期行走)上窰站下車

小巴:新界區專線小巴7號或9號上窰站下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