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父親的身影

我們常聽「孟母三遷」等母親愛護兒女的故事,但為何好像經常看不到父親的身影呢?

古代家庭崗位,比我們現在的要固定。母親在家庭中,一直飾演著「相夫教子」的角色 -- 既協助丈夫持理家庭,又教育孩子做人成長。母親待在家中的時間最長,與孩子互動最多,因此,古代親子故事中,常見如「孟母三遷」、「陶母責子」等記載;而《二十四孝》中,亦多見兒子敬愛母親的故事。

父親,為甚麼總好像在養育的過程裡缺席了呢?

除了我們之前談過的「蘇軾教子」外,其實,古代亦多有如「曾子殺豬」、「竇燕山教子」、「朱子治家」等父子間的故事。基於古代家庭崗位不同,父親主要措持生計,對內又與「慈母」相對,須擔綱嚴父角色,教子主要談及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準則,對比起溫柔親厚的母子關係,父子之間,好像總隔上了一重。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讀者也會感同身受。是的,傳統父親的身影,總是沉默而龐大,對孩子的愛,不重言辭或擁抱,而往往流露於細節。細時不懂,以為父親不愛自己,到長大了方才有智慧去察覺,原來父親的愛,浸潤了我們所有日常,一切細節,都是他關懷的線索。

父母崗位雖不相同,但他們的愛,是等量齊觀的,古今皆然。只差在,他們怎樣表達,而孩子又怎樣感受出來。現今與古代不同,父親的「形象包袱」少了許多,各位爸爸,希望你們的愛,都能被孩子感受到,並能以你們自豪!

 

 

 

關於作者 潘以安
中文碩士
前DBC數碼電台監製、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資深演講導師、企業形象顧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