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甚麼是詩禮傳家?

有個褒獎家庭的成語,叫「詩禮傳家」,這句說話本來是稱讚孔子家族的,當中隱藏了一個孔子親身教導自己兒子的故事。
  
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小時候有次到庭院玩,遇到了正在沉思的孔子。孔子問孔鯉:「你學過《詩經》了嗎?沒有讀過,就不會懂得怎樣好好說話了(不學詩,無以言)。」孔鯉退回房間後就埋頭學習《詩經》。之後有次孔鯉又在庭院遇到孔子,孔子又問:「你學過《禮經》了嗎?不學好這個,就失去了立足在社會的依據了(不學禮,無以立)。」聽罷孔鯉又回去好好學習《禮經》。

怎麼有可能不讀區區兩本書就好像做不了人呢?
  
這是因為《詩經》作為中國第一本民歌詩集,當中既收錄了反映各地生活的民歌,讀《詩》,就等如讀懂了學習了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學習到如何好好表達自己的感情。而《禮經》所記載的,則是先秦時代各種禮儀制度,古代以「禮」為社會行為規範,學好了,無論遇到甚麼人都能進退有度,好好處理各種關係。


  
由此可見,孔子雖是古人,但他對孩子教育的著眼點,知識以外,還有情感的培養與表達、社會化教育、建立世界觀以及人際關係,另外他亦鼓勵鍛鍊體能,可說是要求大家文武俱備。由此可見,孔子重視潛能、態度與表現,這恰恰與當代教育理論所認為的全人發展多有相合之處。
  
而因為孔鯉這個故事,此後《詩經》與《禮經》被認為是必學之書。慢慢地,詩與禮,成為了書香家庭的標誌,詩禮傳家,不但讚揚著孩子優秀,也在讚揚著為人父母者的「識貨」。

 

 

 

關於作者 潘以安
中文碩士
前DBC數碼電台監製、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資深演講導師、企業形象顧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