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有教育意義的豬
12. Apr
Tue
中國古代文化當中,「教子」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份。以前社會,貴族士大夫,講究身份地位,子女既是後代,也是將來繼承一切的人,因此如何培育優秀後代,成為一個人人關注的問題。
有趣的是,何謂「優秀」,現代人可能莫衷一是,但中外古代長達八千年的歷史裡,卻出奇地非常一致 -- 「人品」是最重要的一環。
那如何令孩子人品長進呢?就是以身作則。
大家都應該聽過,有個故事叫《曾子殺豬》。
孔子的弟子 -- 曾子,他老婆為了不讓孩子跟去市場,謊稱只要孩子乖乖留在家裡,回來就給他殺豬吃。結果回家時,看見曾子在磨刀準備殺豬。老婆笑稱只是逗逗孩子罷了,曾子卻認真地說,孩子才不是跟妳說笑呢,妳這樣子,他就學會說謊了。說完就手起刀落,結果殺了那隻富有教育意義的豬。
說到就要做到,一諾千金,是誠信的基本。大人之所以為大人,不光是年紀大,而在於胸襟、見識與眼界,都比孩子更深更廣,是孩子一生中第一個模仿對象,也是他們行為的指標,他們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亦會因為大人的作風與實際行為而慢慢作出改變,因此,身教有其獨特而重要的意義。日常行為中,怎樣教導孩子,也要怎樣生活處事,不自食其言,才能令孩子受到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