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水塘法定古蹟遊
即興往山裡走走,選擇了九龍水塘,主要原因是行程可長可短,加上此水塘的五項建築物,包括主壩、主壩水掣房、溢洪壩、溢洪壩記錄儀器房及記錄儀器房,於2009年被特區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遠足之餘,又可觀賞歷史建築,一舉兩得。
九龍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內,以行政分區來說,它不屬於「九龍」區,而是屬於新界的沙田區。九龍水塘是新界第一個水塘,於1901開始興建,1910年落成。水塘堤壩設計獨特,外形成弧形。其後又在附近興建了3個水塘,分別為1925年建成的石梨貝水塘、1926年建成的九龍接收水塘及1931年建成的九龍副水塘。現時4個水塘儲水量共287萬立方米。
![]() |
九龍水塘 |
香港兩條主要的遠足徑:麥理浩徑及衛奕信徑均會跨過大埔道,接上九龍水塘。要到九龍水塘有多個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乘搭九龍巴士81號或72號,在「石梨背水塘站」下車,接入金山路,幾分鐘便到主壩。
我的選擇是由沙田濾水廠出發(顯徑港鐵站A出口轉加向嘉田苑方向走),沿斜路直上至引水道(正確的名稱是九龍山健身徑)轉右向九龍方向走至大埔道,沿途時不時會見到猴子,切記不要餵飼猴子,亦避免手挽背心膠袋,碰到牠們,只要安靜地經過便可。在大埔道口,你會首先看見九龍水塘的第一個歷史建築:九龍水塘記錄儀器房。
![]() |
九龍水塘記錄儀器房 |
到大埔道後過天橋到對面,向前行兩、三分鐘便到金山路,亦即是九龍水塘的入口(亦是麥理浩徑第5段及第6段的交接點)。向前行不多遠,便會見到九龍水塘的溢洪壩,再繼續前行,不久便到達九龍水塘的主壩,你亦可遠眺九龍副水塘,而在主壩中間有個水掣房,石牆上刻有「1910」的年份,標示此水塘於1910年落成。
![]() |
九龍水塘溢洪壩及溢洪壩記錄儀器房(圖片左上) |
![]() |
九龍水塘主壩水掣房 |
![]() |
九龍副水塘 |
觀賞完5個歷史建築後,再沿金山路上山,不久在你的左手邊,有路牌指示去「石梨貝水塘緩跑徑」,你可以選擇此路線遊覽石梨貝水塘、九龍副水塘及九龍接收水塘,這就是我說行程可長可短的意思。我沒有選擇此路線而繼續向上行,沒多久在你的右手邊會見到「金山家樂徑」的指示牌,這段路是山路,亦是逆行衛奕信徑的第6段,可接回大埔道,最後,我在大埔道按原路經九龍山健身徑返回沙田濾水廠(顯徑嘉田苑),全程2至3小時,適合一家大小郊遊樂。
交通資訊:
港鐵:顯徑港鐵站A出口向右,行至沙田濾水廠擴建地盤,沿斜路直上
巴士:81、72(巴士站雖以「石梨貝水塘」命名,事實上「石梨貝水塘」並不接近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