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分流之旅(三)
分流村、二澳、大澳
上回帶大家一口氣去了四個打卡點:石筍、炮台、石圓環及燈塔。在燈塔打完卡後,回到石圓環的入口,那邊有條小路下山到分流廟灣,那裡有一間三級歷史建築:分流天后廟,估計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 年),是香港現存少有臨海而立的天后廟。之後走回分流郊遊徑去分流西灣及分流村進食補充體力及飲品。
![]() |
分流天后廟 |
![]() |
往石圓環(左邊)及燈塔(前方)的交匯點,右邊有小路落分流天后廟 |
![]() |
分流西灣 |
分流村的居民已很少,這裡有一、兩間士多,可補充飲品及簡食。第一次來分流時,因沿西灣海邊而行,沒有留意村內的發展,今次跟足分流郊遊徑而行入村,發現村內綠草如茵,想起了區瑞強的《青葱》的歌詞:「田園寧靜草青葱 遙遙幾點山峯」。
![]() |
分流村內的士多 |
![]() |
分流村內的綠茵 |
完成補給,離開分流村,向位於西灣的分流碼頭進發,經過分流西灣下村 ,這裡有一項三級歴史建築物:應綱梁宗祠。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這個宗祠是由分流村的梁氏建於清末時期,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築物。梁氏原籍深圳,最後遷至分流定居,成為分流村最大的氏族。村中居民多為農民和漁民,他們會把農作物或漁獲帶到附近的澳門兜售。公祠一直是村裡的學校,時至今日梁氏仍會到公祠祭祀祖先。
![]() |
分流應綱梁宗祠 |
分流的主要交通是靠海路,或沿鳳凰徑7段步行經二澳前往大澳,行程約兩小時。
![]() |
分流碼頭 |
經過約一小時的路程,還以為去了阿里巴巴的無人商店,其實已到了二澳的自助商店,這裡放置了錢箱,遊人可在雪櫃取飲品,之後按良心付費。
![]() |
二澳舊村「無人」自助商店 |
二澳於2013年由村長及商界人士合作成立二澳農作社,開始復耕,復耕的農地面積相當於三個維多利亞公園,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稻米,採用有機水稻耕作,製成的白米於大澳門市及網上發售。看見稻米田,又想起區瑞強《青蔥》的另一句歌詞:「田園禾稻輕輕擺 遙遙看似浪濤動」。
![]() |
二澳種植的稻米田 |
經過稻米田,行不多遠便到了二澳新村,接著沿海岸線行,可欣賞濕地及二澳碼頭,若遇上日落,又有另一番景色。
![]() |
二澳通往大澳沿海的濕地 |
![]() |
二澳碼頭 |
繼續沿鳳凰徑7段而行,很快就看到石仔埗的大澳文物酒店及防波堤。再接近大澳一點,就到了油上粉紅色的大澳海濱長廊,長廊的一邊是南海,另一邊是濕地,走到盡頭就是今次大嶼山分流之旅的終點:大嶼山巴士11號大澳總站。整個旅程大約20公里,需時約5至6小時,景色無可挑剔。
![]() |
遠望大澳文物酒店及防波堤 |
![]() |
大澳海濱長廊 |
![]() |
大澳海濱長廊的濕地 |
交通資訊:
大嶼山巴士:11號,由東涌至大澳(沙咀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