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情

山頂系列(四)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

上回介紹讀者由山頂廣場沿薄扶林郊野公園落薄扶林水塘,遊覽水塘的歷史建築,今日為大家介紹山頂暖身系列的最後一站:松林砲台。

起步仍是盧吉道,至山頂夏力道和盧吉道環迴步行徑的交匯點,你會見到一組路牌,繼續沿夏力道直去就「行大運」返回山頂纜車站,轉右沿夏力道而行,可到達薄扶林水塘;要去松林砲台,就需要沿克頓道向山下而行,沿途都屬於龍虎山郊野公園的範圍。一直下山至見到松林砲台的指示牌,你便到達這個戰時遺跡。

山頂夏力道和盧吉道環迴步行徑的交匯點

 

「松林砲台」指示牌

 

沿梯級向上走幾步,你會見到一大遍空地,並設有涼亭及公廁,這裡正是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的第一站:松林砲台操場,在這個空地上,曾建有一幢以磚建造的宿舍供駐守此地的砲手使用。旁邊有一個「松林砲台歷史徑」的指示牌,沿路而行,你便可觀賞到另外8個戰時遺跡。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一站:操場及宿舍

 

畫家筆下松林砲台宿舍的構想圖

 

松林砲台歷史徑

 

松林砲台主要經歷過兩個時期:海防砲台及高射砲陣地。松林砲台建於海拔307米高,在1900年代初興建,那時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防砲台之一,主要用於對付從遠處接近的敵艦,但用後不久便被除役,在1923至1925年,被用作香港童軍的營地。直至1936年,由於當時駐港英軍認為香港缺乏應對空襲的能力,松林砲台便被改建為高射砲陣地。1941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時,松林砲台被猛烈轟擊,守城的英軍被迫棄守。

松林砲台主要有兩個砲床,分別是一號砲床及二號砲床,兩個砲床均為圓形,面向維多利亞港方向建有護牆,牆內有儲存砲彈和推進藥的地方。在作為海防砲台時期,有兩門可置於中央旋轉式砲架的大砲,旋轉幅度可達180度,射程約10,973至12,802米,可遠至西面大嶼山的竹篙灣、北面的馬灣海峽和汲水門,陸上可遠至沙田。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二站:一號砲床

 

作為高射砲陣地時期,兩門大砲變成兩門高射砲,射程為7,162米,可以進行快速射擊。二號砲床旁邊還有一安裝了煙囪的掩蔽體。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五站:二號砲床

 

二號砲台旁邊安裝了煙囪的掩蔽體

 

兩個砲台中間有一個在海防時期的指揮所及彈藥庫,砲彈及推進藥均藏在地下的彈藥庫,彈藥庫後面是分別給軍官和士兵使用的掩蔽體。在高射砲台時期的指揮所則設在彈藥庫的對面。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三站:海防時期的指揮所及彈藥庫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四站:高射砲台時期的指揮所

 

指揮所背面

 

在指揮所旁邊則設有一座觀測所,頂部置有預測機,負責計算高射砲射角、方向以及引信時間的參數。砲手就是運用這些數據,發砲攻擊敵機。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六站:觀測所

 

觀測所旁邊有一條梯級小路,這並非什麼秘密掩蔽體或軍事設施,而是所有將士每日必須到訪的地方 – 廁所。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七站:廁所

 

沿松林砲台歷史徑往下走,就會見到戰鬥掩蔽體,這是砲手們戒備時待命或被砲轟時躲避的地方。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八站:戰鬥掩蔽體

 

在戰鬥掩蔽體的斜對面,是防破片掩蔽體。由於它們位於山坡的反斜面,有山體保護,因此是松林高射砲台最為隱蔽,最為安全的建築物,加上設有防爆牆保護,故當時被用作營房和倉庫。

松林砲台戰時遺跡第九站:防破片掩蔽體

 

繞松林砲台一圈,不須10分鐘,但若仔細探索歷史的痕跡,就需要花上半小時以上。觀賞完畢可繼續沿克頓道下山,向旭龢道方向走,便可接大學道,順道遊覽香港大學,再乘港鐵離開。

 

 

交通資訊:

山頂纜車

巴士:新巴15號,由中環至山頂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