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情

慢走荷李活道(五)

上回走到荷李活道與樓梯街的交界,已走完荷李活道約三分之二的旅程,餘下的三分之一,仍是以壁畫與歷史建築為重點。

沿荷李活道繼續西行,很快就到水池巷,入口已是一幅令人著目的女士頭像壁畫,再往上走,就是很多人到此打卡的一幅李小龍壁畫,是由韓國塗鴉創作人Xeva運用其招牌「切割繪法」繪畫而成的作品。

水池巷女士頭像壁畫

 

水池巷李小龍壁畫

 

在荷李活道與水池巷交界繼續西行,經過東街交界,旁邊有一條小巷,名為「水巷」,類似一條後巷,若你深入探索將可以發掘更多的壁畫,同樣道理,如果你繼續沿之前的水池巷往上走,你也會發現更多大小不一的壁畫。

水巷壁畫
 
過了水巷,繼續向西走,經過西街交界便會到達荷李活道與差館上街的交界,在荷李活大樓的綠色牆上,就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壁畫。 
差館上街龍頭壁畫

 

沿荷李活道繼續西行,好快就會到達於2021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磅巷」台階,這是一條古老的行人樓梯街。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相信 「磅巷」在1863年或之前已經存在。「磅巷」名稱從何而來?根據一份1933年的舊剪報,「磅巷」的英文名稱「Pound Lane」相信是源於該處一個由政府圈養走失、等候檢疫或沒收的動物(例如牛隻)的地方。至於中文名稱「磅巷」,據說是因為英文的「pound」字與廣東話的「磅」字發音相近,而「巷」則是「lane」的意思。1894年香港鼠疫後,香港政府為了改善區內的衛生環境,於磅巷興建了首座提供淋浴設備的香港公廁。

「磅巷」台階

 

「磅巷」公厠及浴室

 

在「磅巷」公厠及浴室的旁邊是位於太平山街40號的廣福義祠,於2010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義祠始建於1851年,原為供奉在香港客死異鄉者亡靈的地方,又名百姓廟,其後義祠漸漸成為患病華人的收容所。由於義祠的衛生環境惡劣,最後在 1869 年被政府下令關閉,並促成東華醫院於 1870 年成立。東華醫院成立後,義祠亦歸該院管理,及後義祠於 1895 年重建。

廣福義祠,又名百姓廟

 

沿磅巷與荷李活道交界繼續西行,就會到達水坑口街,眼見的只是一條普通的街道,然而這裡正是舊日的海邊,相信殖民統治時期前,這裡已設有一個渡輪碼頭。此處亦是港島北岸的理想登陸點。1841年1月26日,英軍艦隊也選擇在這裡登陸香港,並在小山丘上插上英國國旗,宣布正式佔領香港島。隨著社會發展,華人開始在水坑口街一帶聚居,水坑口的一塊空地,成為大家休憩納涼的地方,一些相士更在這裡擺攤占卜,熱鬧非常。近年,水坑口經重新發展,改建為一個中式庭園 – 荷李活公園。

水坑口街

 

荷李活公園

 

荷李活公園的對面是荷李活道與普仁街的交界,這裡正是始創於1872年的東華醫院,專為香港華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其主樓於200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在普仁街與普慶坊交界,你會發現Invader的創作又活現在牆上。

東華醫院主樓

 

普慶坊Invader的特色創作

 

全長一公里的荷李活道終於走完,單數至267號,雙數至258號,一連五集的《慢走荷李活道》亦告一段落,日後有機會再向大家詳細介紹其周邊的歷史建築。

 

 

交通資訊:
港鐵:堅尼地城港鐵站A出口,經士美菲路向海旁直行便可到達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