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甸山懸空棧道
疫情下遠足,一般都會選擇較少人行的路徑。友人建議行渣甸山懸空棧道,一聽名字就覺得少人行,具挑戰。一個天朗氣清的周末,就向棧道進發。
我們於炮台山港鐵站A出口集合,乘電梯上富澤花園,穿過炮台山道至天后廟道沿路直上,轉入寶聯徑盡頭開始上山,第一站是小馬山,沿途的行山人士都很守規矩,戴上口罩,為人為己,安全安心為上。過小馬山橋後,開始登上漫長的梯級,且無樹蔭,雖然是春天,但在口罩效應及陽光普照的情況下,比平時多花氣力,但與此同時,你可飽覽中環至港島東及整個九龍東沿岸的景色,對岸你可遠眺獅子山、飛鵝山等群山,往東望,你又可見到柏架山兩個雷達站,登時忘卻上山的疲憊。
![]() |
小馬山橋 |
![]() |
小馬山山徑 |
![]() |
柏架山雷達站(圖右) |
香港一般的高山,必定會有標高柱(三角網測站),雖然小馬山是港島著名的山峰,然而,過往小馬山標高柱的所在位置都是一個謎。但現時謎底已解開,原來小馬山的標高柱比其他的矮很多,之前被周圍的大樹所掩蔽,及至後來魚護署斫掉了這些樹,標高柱才得以重見天日。
![]() |
小馬山標高柱(山高424米) |
下山往黃泥涌峽方向走,沿途你會見到整個大潭水塘,之後見到陽明山莊,以及香港警察畢拉山射擊場。
![]() |
大潭水塘 |
![]() |
陽明山莊 |
![]() |
香港警察畢拉山射擊場 |
去到渣甸北引水道位置,便是今次旅程的重點:渣甸山懸空棧道。這裡其實是一條狹窄的引水道,部份更是沿山開鑿而成,令人有懸空而行的感覺。
![]() |
渣甸山懸空棧道(這段是在峭壁加建) |
![]() |
渣甸山懸空棧道(這段是在沿山而建) |
走過一段棧道,碰到巨石攔路,把引水道截斷,這時我們需要手腳並用,攀爬過這些巨石,期望到另一段的引水道。見巨石已有前人留下攀山繩索,便知有一定難度,攀過巨石後,我們一直向上攀爬,不經不覺,已錯失了銜接另一段引水道的路段,惟有繼續向上爬,終於到達了高433米的渣甸山頂,那時我們才發現一塊危險告示牌,勸喻遊人不要攀爬懸崖。
![]() |
阻隔引水道的巨石群 |
![]() |
渣甸山(山高433米)(我們就在標高柱前面的懸崖爬上來) |
走完驚險路段,稍事歇息,便下山往黃泥涌水塘。沿途見到聶高信山、南朗山及海洋公園的海馬標誌,還幸運地欣賞到吊鐘花(一般來說,吊鐘花是在農曆新年時盛放,到了3月中,應該已是賞吊鐘花的尾聲)。
![]() |
聶高信山(圖右)及海洋公園標誌(圖中) |
![]() |
吊鐘花 |
黃泥涌水塘是香港繼薄扶林水塘及大潭水塘後興建的第三座水塘。水塘於1899年落成,進一步增加了港島的儲水設施。其後因規模不及其他主要水務設施,於1986年由當時的市政局改建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黃泥涌水塘範圍內現存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包括石砌水壩、水掣房和溢流口,並於2009年列為古蹟。附近的前黃泥涌水塘工人宿舍,亦於同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今次的旅程,有驚有險,不建議初學行山者或扶老攜幼行這條棧道,還是按路牌的指示行小馬山、渣甸山比較安全。
![]() |
黃泥涌水塘石砌水壩(水壩以層列大花崗石鋪成,頂部設有通道) |
![]() |
黃泥涌水塘水掣房(刻有1899的年份,以粗琢石塊築成) |
![]() |
前黃泥涌水塘工人宿舍 |
交通資訊:
港鐵:炮台站A出口(出發)
巴士:於大潭水塘道下山至黃泥涌峽道交界有巴士6、41A、63、66、76路線往中環、銅鑼灣及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