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情

大坑舞火龍

因疫情關係,大坑舞火龍停辦了3年,今年的中秋佳節,這個傳統的節慶活動將於今年9月28日至30日(即迎月、賞月及追月三日)重臨大坑。大坑一帶己插滿彩旗及花牌,迎接「火龍盛會」。

大坑坊眾福利會已插滿「大坑火龍」的彩旗及花牌

 

香港銅鑼灣大坑書局街12號一座三級歷史建築,原為晚清時期一幢名為「孔聖義學」的戰前建築物,香港日佔時期校舍遭受嚴重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原址重建,並於1949年舉行學校重建典禮,現於建築物外牆仍飾有「1949」的數目字。大坑坊眾福利會於2015年獲《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第四期活化計劃」批出將大坑書局街12號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傀承大坑舞火龍文化,並於2022年開始營運。

 

香港銅鑼灣大坑書局街12號現已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大坑火龍文化館」的「火龍頭」展示

 

舞火龍場景擺設

 

大坑中秋舞火龍的活動於1880年已開始,相傳一條由龍王之子花身而成的大蟒蛇,於中秋節前夕,捕殺了大坑所有的禽畜,最後被村民消滅,但隨即為龍王降疫報復。其後有一老村民獲觀音菩薩報夢,指於中秋節連續三晚舞動火龍繞村遊行,燃燒炮竹,便可驅走瘟疫,村民發現此法有效,因此每年皆紮製火龍巡遊,成為今日的「大坑舞火龍」的節慶活動。雖然活動背後充滿神話色彩,但其最終目的皆為居民祈求家宅平安,帶來祝福,免受瘟疫之苦,因而流傳至今,並於201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就文化保護、傳承和管理工作上的肯定,將「大坑中秋舞動火龍」活動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坑坊眾福利會每年都會重新紮作長67米的火龍,由龍頭、龍尾及31節龍身組成,主要由籐枝、繩纜及珍珠草紮成。插滿長壽線香的龍頭重量接近45公斤,需由8至10位健兒接力交替舞動。

整個舞火龍活動會先在蓮花宮舉行龍眼點睛開光儀式,為火龍眼部繪上最後一筆,象徵為火龍注入生命。插上長壽香後,火龍會順時針在大坑穿街過巷巡遊,市民可欣賞「火龍過橋」及「打龍餅」等場面,主辦單位建議最佳的觀賞位置為浣紗街一帶。舞火龍活動將於9月28至29日晚上約8:15至10:30舉行,9月30日則是晚上約8:15至10:00,同時維園9月29日晚上約10:45至11:30亦會舉行舞火龍活動。

 

大坑蓮花宮為「火龍」點睛開光

 

大坑的大街小巷將是「火龍」巡遊的地方

 

大坑浣紗街是觀賞舞火龍的最佳位置

 

大坑火龍徑由銅鑼灣道、浣紗街通往高士威道方向

 

大坑火龍徑由高士威道通往銅鑼灣道方向,直通大坑浣紗街

 

交通資訊:

港鐵:港鐵天后站B出口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