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遊踪 (五)
舊赤柱警署、郵局
今年二、三月間在《遊情》寫了四篇關於南區淺水灣的景點,接著這一連幾期會為大家介紹南區另外一個中外聞名的旅遊區 - 赤柱。
赤柱以前是一個漁民聚居的小村落,亦是香港最早期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為何稱為「赤柱」?據說是由於以前赤柱有很多木棉樹,樹上掛滿鮮紅色的花朵,看似一枝枝赤紅色的柱子,因此稱為「赤柱」。至於其英名稱 Stanley 的由來,是由從香港於1841年割讓予英國時,英國殖民地國務卿士丹利勳爵(Lord Stanley)的名字而來。1941年12月抗日戰爭期間,赤柱是駐港英軍與日軍作最後激戰的地方,除了自然景色外,亦富有人文歷史情懷的特色。
這一輯的介紹就由赤柱村巴士及綠色專線小巴總站開始(6號、6號A、6號X、260號、專線小巴40號以此為總站;14號巴士、40X及52號小巴亦會途經此站)。下車後斜對面便是於1984年被評為法定古蹟的「舊赤柱警署」。
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舊赤柱警署」建於1859年,是本港現存最古老的警署。警署早期作為港島最南端的前哨站,戰略地位重要,因此常供警隊及英軍聯合使用。日軍佔領期間(1941至1945年),日軍曾徵用為分區總部,並加建殮房。戰後恢復用作警署,直至1974年。此後,舊赤柱警署先後用作多個政府部門的分區辦事處及出租作不同用途。
![]() |
位於赤柱村道88號的舊赤柱警署 |
![]() |
舊赤柱警署(側面) |
向黃麻角道方向行幾步,便是於1937年啟用的赤柱郵政局,是現時仍在提供服務中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於2009年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郵局於2007年復修重開,其中在郵局正門旁邊的牆身,仍保留了紅色印有英國國王佐治六世標記「GR」的60A號鑄鐵「入牆式」郵箱,其載件量相當有限,只能容納約250封信件。隨着赤柱一帶持續發展,此郵箱己無法應付區內居民的寄件需要,故於1988年被容量較大的第276號「柱形」郵箱取代。
另一件得以保留的是一部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這款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最早於1955年引進香港。其後,赤柱郵政局於1995年11月以新推出的電子郵票售賣機取代該部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這款郵票售賣機停用前,售賣面值1角和5角的卷盤郵票。
![]() |
位於黃麻角道2號的赤柱郵政局 |
![]() |
印有英國國王佐治六世標記「GR」的紅色60A鑄鐵郵箱 |
![]() |
原有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 |
交通資訊:
小巴:綠色專線小巴40、40X、52等
巴士:6、6A、6X、14、2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