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匱乏
時間匱乏,似乎是現代人共同面對的難題。
新科技令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了,同時也令時間變得碎片化。即時通訊軟件使我們時常在收發訊息,社交媒體令我們不自覺地滑手機。即使每次只是幾十秒、一分鐘,一小時五次也只是佔五分鐘,卻由於時間碎片分散在不同時段,令人無法長時間投入於一件事上,
而內心亦牽掛著訊息和社交媒體上的事,一心多用,難以專注面前的人和事,常會出現心不在焉、效率欠佳的狀況;亦有時會掉進時間黑洞,原本只是想查看訊息,卻不自覺沉溺於網絡世界,一晃眼就過了數小時;這些都使我們感到時間不夠用,總是生活在忙亂之中,
心情也容易變得低落。
金錢至上的觀念驅使我們費盡心神賺錢和省錢,而往往忽略了時間的價值。例如當我們選擇超時工作而放棄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時間,則忘卻了努力工作本來是要為家人帶來幸福生活,而自己的缺席所產生的成本,可能比加班換到的金錢還要多。購物時花大量時間貨比三
家;就算不擅長、不喜歡的事,為了節省金錢也要由自己親力親為;當我們以為佔了便宜,卻忽視了這些耗費掉的時間其實可運用在令自己感到更滿足、更幸福的事情之上。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艾希莉.威蘭斯(Ashley Whillans)於《從容心態》(Time Smart)一書中指出,當我們感到時間匱乏時,就得覺察自己的時間運用,看看自己到底花了時間在甚麼事情上,
並問問自己為甚麼這樣運用時間,從中可否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只有好好了解,分清楚緩急輕重,才能加以規劃調節。
作者在書中指出,金錢雖然重要,但我們要學習,把時間看得比金錢更重要;並提出「快樂貨幣」的概念,簡而言之,如果你能花一筆錢換取一定時間,而那些時間所獲得的快樂,通常比擁有那筆錢所得的快樂較為高。
例如我們可花錢來縮短通勤時間,聘請清潔工人代替自己打掃整理家居,不想做飯時選擇叫外賣等,騰出來的時間可讓自己休息、陪家人或做喜歡的事,獲得的快樂會比較多。
只要多了解自己對金錢與時間的看法,凡事不一定要以機會成本的概念作出抉擇,而是讓自己更聰明地使用時間,更快樂地享受時間,這樣才能減少時間匱乏的感覺,活得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