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學時代讀過魯迅《風箏》一文?
  
故事講述魯迅年少時認為遊戲只會玩物喪志,為了教育弟弟,於是親手把他耗費心血製作的風箏摧毀,及後因為讀到西方兒童教育著作,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於是陷入了追悔的漩渦。

舊時年代,常說「勤有功,戲無益」,誤把遊玩當成洪水猛獸。如文中魯迅即視風箏如仇敵,欲除之而後快。卻沒想過,此舉正抹殺了弟弟的心機時間,和對心儀事物的熱愛。

這些,恰恰是一個孩子體認世情的重要一環。  

我年少時也愛玩,彼時沒有甚麼標榜可以學習的玩具(其實作為孩子,聽到玩具也要標榜學習是很「灰」的),但從砌 Lego、砌模型裡,獲得快樂之外,亦令我明白到凡事要先計劃,再逐步實現的道理。從為模型修改、噴塗顏色,我對事物的細節認知也增加,亦令我做事更加明白「細節決定成敗」,因為細節不好,事情就會形神相異。

快樂,是大家都需要的,如果一味主張學習,沒有趣味可言,那麼世界對孩子而言,是索然無味的,不值得探索究竟。玩樂,適當地遊戲,正正因為投入,將全副精神都放進去過,才能從中體會世界、感受喜怒哀樂,是人生當中很值得回味的事情。

 

 

 

關於作者 潘以安
中文碩士
前DBC數碼電台監製、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資深演講導師、企業形象顧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