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們的成長,很可能少不了一個喧鬧的家庭、一些藤條印與委屈的眼淚、一個不怎麼滿足的童年。
  
不論我們最後如何堅強刻苦,心中多少會覺得遺憾,這種童年,不希望自己孩子再過一遍。於是,為了孩子有更美滿的生活,我們犧牲自己所有,換來大屋、工人、名校、豪車;孩子要甚麼,我們都盡量滿足。只因一句殊堪玩味的說話 -- 「再苦不能苦孩子」。

是的,過去我們遭受過的,那些貧困、掙扎、打罵,那些要比人多努力千百倍才能搏來一回注目的境況,都不想他們經歷。只希望他們天真爛漫,命途順遂。

但是,毫無波瀾的人生,真的會換來豐盛與平安麼?

香港大約有一成學童為所謂的「港孩」,自理能力、情緒控制、待人接物,都令人懊惱。究其背景,卻大部份都是家世良好、物質豐裕的家庭。太過良好的照顧,令他們缺乏了成長的動力。 

有云「過猶不及」,童稚時期,孩子還未懂好壞愛惡,也沒有道德觀念,彷如白紙,太多的照顧,反倒令他們誤以為一切應然。 

如果說,我們不希望孩子承受我們曾經的痛楚,那麼,我們曾經以為的滿足和快樂,也未必是他們真正的需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跌過碰過,才能親身體會書上的知識、人情世故,以及建立堅實而可靠的自我。

 

 

 

 

關於作者 潘以安
中文碩士
前DBC數碼電台監製、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資深演講導師、企業形象顧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