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缺失與彌補

有沒有發覺,有時自己會做出些不太理性的行為,而自己也不甚理解背後的原因呢?

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雙鞋子了,但還是要不停地買;儘管自己沒有很喜歡派對,卻仍然要參加;即使知道對方不適合自己,也依舊會一頭栽進去⋯⋯

這些忍不住去做的行為,可能都是為了填補內心缺掉的一塊,慰藉那份令人空洞難受的缺失感。

不少心理學家也認為,缺失感往往源自童年經歷,即使長大成人,依然如影隨形,需要不斷彌補才能令內心稍為安穩。

也許小時候曾經有一對很喜歡的鞋子,卻怎麼也沒辦法得到,成年後有了經濟能力,於是便愛買多少就買多少;或許孩提時看著其他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自己卻始終沒法融入,長大後就使勁擠身群體中,希望內心的孤寂能從中獲得緩解;可能幼年時得不到家人的愛,成人後便難以忍受單身的日子,將愛的來源完全寄托在愛侶身上⋯⋯

彌補內心缺失,從而獲取安心滿足的感覺,實為人之常情。然而報復式的彌補行為,若果妨礙了生活,使人懊惱,甚至陷於痛苦之中,那麼就該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

思考不理性行為背後所渴望彌補的缺失,凝視這份缺失,告訴自己,事情已經過去了,今天再努力也沒法完全彌補,就慢慢接納它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學習與它共存,不再強求撫平內心的缺口。

接受往昔的缺憾,甚至將它化成養份,滋潤心田,令彌補缺失的行為得以昇華,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意義,這樣就能令生命變得更多姿多彩。

 

 

 

關於作者 CK
多媒體創作人,「過好生活系」研習生,喜歡以文字、音樂、影像記錄所思所想,冀望有你共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