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頒獎禮等待成績公佈的一刻
早前觀看無綫電視TVB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1》,當譚俊彥憑《換命真相》飾演的時光奪得「最佳男主角」時,不少抱不平的聲音質疑為何不是在《星空下的仁醫》飾演況叢昕的馬國明奪得;同樣的質疑出現在「最佳女主角」的得獎者身上,為何會是在《七公主》中飾演顧語嫣的林夏薇,而不是在《星空下的仁醫》飾演章以芯的鍾嘉欣;為何「最佳劇集」會是《七公主》而不是《星空下的仁醫》。
現實是無論那一個人得獎,相類似的質疑都會出現。因為在每一個觀眾的心目中,都有一些釐定獲獎的標準,有人會以演技、有人會以演員的外貌、有人會以角色是否討好、有人會以演員的年資(「都做咗咁多年,應該『輪』到佢」)、有人會以自己的心理投射、甚至一些你想像不到等南轅北轍的標準作出選取。
面對這種情況,你不會錯愕,為何馬國明拿取「最受歡迎電視男角色」時,不知作如何反應的表情,上台領獎發表感言時,真情地表露他沒有想過會得獎項(心裡可能是:沒想過會得「這個」獎項!),因為他心裡同樣有一把尺去量度獲獎與否的標準。
每個在任何頒獎禮等待成績公佈一刻的朋友,我估計你定會心裡忐忑,心想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對獲獎必定有所期盼,但同時亦擔憂評審人士會用怎麼樣的標準來衡量,恐怕期望會落空。評審如何作出抉擇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我們的心態,在電影《新不了情》中,戲班樂師秦沛勸勉年青樂手劉青雲,當遇到挫折時,「我(秦沛)頂多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才華,記住,你(劉青雲)千萬不可以懷疑你自己!」
回想初衷,我們認真地做好一件事,目的其實不是獲獎,而是能將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頒獎禮前,你在準備獲獎感言的同時,倒不如多準備一篇對自己宣讀的落選感言,重申你的初衷,回想你在付出努力過程中的享受,計劃你為超越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對我來說,「勝選」感言是錦上添花,正向的「敗選」感言才能真正彰顯你的個人素質。
(*部分圖片取自Koala Hospital官方網頁: https://www.koalahospital.or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