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細菌與噪音

細菌會導致人生病,不是對其退避三舍,就是將之殲滅;噪音令人煩厭,要不將其隔絕,要不設法消除刺耳聲源。細菌和噪音,都是人皆惡之的事物,但到底是否真的全是有害無益呢?

細菌和噪音,全是有害無益?(網絡圖片)

 

細菌是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單細胞微生物,一般存在於空氣、水、泥土和生物之中。根據科學家估計,細菌有成千上萬種,數量更是多達5×1030個,比所有生物的細胞總和還要多。而容易令人患病的細菌常見有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破傷風梭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菌和霍亂弧菌等,感染方式包括空氣傳播、接觸、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等。

我們從小到大都受教育要注意衛生,避免感染細菌而生病,所以很自然會把細菌與生病劃上了等號,但其實是個以偏槪全的說法。首先,致病原除了細菌,其實還有病毒、真菌、原蟲和寄生蟲等;而令人生病的細菌只約佔所有細菌的20%,其餘都是對人體無害的。

需要避免感染的病菌其實只佔細菌種類約20%(網絡圖片)

 

在我們身體內外,如皮膚、口腔、鼻腔和腸道等,都寄宿著大量細菌,數量隨時比我們的細胞總和還要多,而大部分更是協助人體運作的益生菌,例如生存在腸道的乳酸菌,能夠平衡消化道環境,抑制壞菌生長,有助消化暢順及調整體質等,絕對是於健康百利無一害的細菌了。

腸道的乳酸菌是益生菌,有助消化𣈱順(網絡圖片)

 

人總偏愛寧靜,喜歡聆聽悅耳的聲音樂韻,對於嘈雜、吵耳、刺耳的聲音心生厭惡。雖然每人對噪音的反應不一,但長期處於85分貝以上的聲響,聽力會受損,而高於120分貝,更會導致耳聾。巨大的噪音不但會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等,亦會使人難以集中精神、失眠、神經衰弱等,可謂對身心皆有害處。

巨大噪音對人身心俱有害(網絡圖片)

 

然而身處太過安靜的環境,並不一定使人舒服。由於耳朵會自行發聲,聽覺神經受到刺激就會放電,產生高頻而微小的聲音,很容易造成耳鳴,令人難受。美國伊利諾大學也做了一個實驗,分別將人置於50分貝、70分貝及85分貝的環境。研究發現,於高分貝的噪音下會妨礙人思考;而在較為安靜的環境,大腦卻因少了刺激而變得遲頓;反而有適量的背景噪音,能為大腦帶來新鮮感,大大提升創造力及辦事效率。

 

適量噪音的環境更能提升辦事效率(網絡圖片)

 

於物理學上,噪音是聲波的頻率和強弱變化沒有規律可言的聲音,而其中一種,在聲音頻譜中從高頻至低頻也平均分配的隨機聲波,則稱為白噪音。白噪音類似收音機空白頻道的沙沙聲、雨聲、流水聲和海浪聲等,它有如一道牆,有助隔絕其他聲響,令我們降低對其他噪音的靈敏度,因而令人心情平靜,也有助入睡安眠。適當播放白噪音,對身心健康也有所幫助。

沙沙聲的白噪音有助平伏情緒及入眠(網絡圖片)

 

我們面對討厭的人事物,就像對著細菌和噪音一樣,很容易產生偏頗的看法,不作深究便一一拒諸千里;但如能適時放下偏見,細心發現,說不定能找到當中的「益生菌」和「白噪音」,只要懂得善用,就能為自己帶來裨益呢。

 

 

 

關於作者 CK
多媒體創作人,「過好生活系」研習生,喜歡以文字、音樂、影像記錄所思所想,冀望有你共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