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慈母的種類(二)

上文提到,事事為孩子撐腰,孩子根本學不懂分析事情,甚至分辨是非。那麼,作為不想破壞親子關係的慈父慈母們,應該怎樣做呢?
 
現代家庭重視知識教育,卻忽略了品行培養,不少人認為這些無助於學習,可以不理。殊不知,良好的品行,可以說是知識非常重要的踏腳石。  

為甚麼以前窮人的孩子總是能夠早當家?這是因為,窮家孩子很早就明白父母的辛勞和自己的處境,也能體諒相同處境下的其他人。學術點說,就是他們更明白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和自律上進的重要,他們的同理心亦由此得到發展。
  
同理心可以說是一切道德品行的基礎,明白父母辛勞,才能明白一切並非必然;明白他人的難處,才能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明白處境困乏,才會為突破創造條件。這樣一來,所謂的「上進」,就自然存在於孩子的心中。


  
知識,是外在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想要,怎樣強加於身上也毫無作用,甚至會造成反叛心理。而品行,則是內在的,當孩子希望自己解決問題、養成了自己想辦法處理事情的習慣,那麼一切的知識才能真正流到他的心裡去。古代聖賢為甚麼不斷重申道德的重要,其義就在於此。一切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從同理心開始,一步一步誘發出來的。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言:「毀掉一個孩子,就溺愛他吧!」如果處處護著孩子,那他一生也只會是個孩子。從協助者的角度出發,由家中小事做起,慢慢培養出同理心和責任心,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

 

(*圖片分別取自台北金馬影展網頁angelfire網頁 /Sohu網頁 )

 

 

 

關於作者 潘以安
中文碩士
前DBC數碼電台監製、節目主持、專欄作家,資深演講導師、企業形象顧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