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賞銀礦
下山摸老虎
虎年之初,當然要選擇一條應節的遠足路徑。華人過年,最順口的恭賀說話就是「恭喜發財」,具體的體現當然是「金銀滿屋」,如再加上山名有個「虎」字,就更貼切。今次帶大家到大嶼山梅窩探銀礦灣瀑布及銀礦洞,行老虎頭郊遊徑,有「銀」有「虎」,彩頭十足。
一早在中環港外線碼頭乘船抵達梅窩,當然先到置於碼頭,富有殖民地色彩的綠色郵筒打卡,郵筒還保留英女皇皇冠標誌。之後沿著碼頭的右邊走,遠望銀鑛灣沙灘,走至涌口,見到「涌口袁氏大屋」的指示牌,直行3至4分鐘,便見到被特區政府於2009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群的「袁氏大屋」,包括主屋、東更樓及連接東更樓的小屋。此大屋是於1920至40年代,由中華民國國民黨前委員袁華照所建,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發揮暸望及防禦日軍侵襲的功能。可惜現時屬私人地方,不能內進懷古。
![]() |
袁氏大屋 |
欣賞歷史建築只是前奏,「探銀礦、摸老虎」的旅程,就由梅窩市政大廈旁邊的梅窩鄉事會路正式開始。路上跟著「銀礦洞及瀑布」的指示牌前往,途中你亦會見到「香港奧運徑」的指示牌,這是成語「名不符實」的最好例子。2008年,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項目,為紀念此事,特區政府將東涌白芒村至梅窩的一段「離島自然歷史徑 – 梅窩段」命名為「香港奧運徑」,然而,這裡不是賽場,亦沒有舉辦任何奧運項目。
沿著離島自然歷史徑 – 梅窩段走,你會到達白銀鄉的文武廟,此乃當地最古老的廟宇,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比上環的文武廟還早了二百多年。過了文武廟就會通過白銀鄉門坊,頂上的半園形原刻有「白銀鄉」三字。
![]() |
白銀鄉文武廟 |
![]() |
白銀鄉門坊 |
走不多遠便來到銀礦灣瀑布,現時適逢冬季,瀑布沒有隆隆的流水聲,但亦能看到兩條清晰的瀑布流水痕跡。再走幾步,便到了銀礦洞,相傳該洞含有鉛礦,而礦物中亦有少量白銀,礦洞於1862年被發現,1886年大量開採,至1896年停產,現時已封閉,而白銀鄉估計是以前的採礦者聚居之處。
![]() |
銀礦灣瀑布 |
![]() |
銀礦洞 |
繼續沿著離島自然歷史徑 – 梅窩段上山,到達望渡坳避雨亭,可眺望整個梅窩的景色。再向前走一段山路,就會見到「老虎頭郊遊徑」的路牌,沿路牌直行,便是這條路徑的重頭戲。沿途你會見到愉景灣高爾夫球場,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些都是遊人的打卡位置。
![]() |
愉景灣高爾夫球場 |
![]() |
試劍石 / 跳板石 |
過了石陣,再上一段就可抵達老虎頭山頂的標高柱(465米)及兩邊的觀景台。一邊遠眺大、小磨刀洲及青山(香港三尖之一)的景色;另一邊可飽覽愉景灣、坪洲、香港迪士尼樂園、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及九龍西的環球貿易廣場(ICC)等景色。
![]() |
老虎頭山頂 |
整個旅程最困難的時刻就是下山的路段。為何標題的後段是「下山摸老虎」?原因很簡單,就是下山路段陡斜,沙石較多,容易滑倒,遊人需要格外小心,有時需要騰出雙手,摸著石頭下山,所以戲稱「下山摸老虎」。面對陡斜的山路,很多人會微蹲,重心向前,或側身前行,我的習慣剛剛相反,將重心向後,沙石路段則用碎步行走,這個方法幫我跨過多個高山。當然沒有放諸四海佳準的行山方法,還是透過嘗試及探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到了愉景灣,行程需時約3至4小時,難度中等,回望老虎頭,滿足感油然而生,虎年有一個好開始。
![]() |
老虎頭 |
![]() |
回望老虎頭(黃色的一段就是沙石較多,較為陡斜的泥路) |
![]() |
愉景灣大白沙灘及老虎頭全景 |
交通資訊:
渡輪:香港中環港外線6號碼頭往梅窩(去程);愉景灣碼頭往中環港外線碼頭(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