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小朋友變「食肉獸」

無肉不歡,酷愛煎炸油膩食物,一碰蔬菜立刻退避三舍——小朋友偏食,相信在家長十大煩惱中,肯定榜上有名。

眼見小朋友吃肉不吃菜,擔心他們營養不均,有的家長會成了「常哦」,不停硬銷吃蔬菜的好處,但即使對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和益處如數家珍,小朋友仍當是耳邊風,不愛吃就是不愛吃;有的家長則成了「驚嚇大師」,繪形繪聲嚴詞厲色說出不吃蔬菜的惡果,甚至會奪去小朋友玩樂時間作為不吃菜的懲罰,小朋友最終只會因害怕而不情願地嚥下去;有的就成了「獎賞大使」,小朋友吃一口菜,就奬給他們玩具或遊樂時間,久而久之小朋友只是為了獎勵而吃菜。

也許家長心裡嘀咕「吃蔬菜是為你好哦,為甚麼就是不聽話呢?」

這令我想起曾經參與製作的一個烹飪節目,當時為了令「食肉獸」小朋友願意吃菜,特地邀請了幾位青年廚師,精心設計菜式,務求令他們吃下蔬菜。

青年廚師下廚前,不忘先向家中的小朋友作資料蒐集,了解他們討厭吃菜的原因,發現原來他們大多都不喜歡蔬菜的味道、口感和賣相,覺得吃下去沒有吃肉帶來的滿足感。針對這些原因,青年廚師各施各法,構思一道道令小朋友愛吃的「菜」式。

有的決定將蔬菜製成香口的薄餅,利用芝士的濃香和餅底的可口來掩蓋蔬菜的草青味;有的則將芫茜、紅蘿蔔等小朋友最討厭的蔬菜,切碎融入肉中,煎成菜肉餅;有的則將南瓜弄成蓉,壓成餃子皮,包裹住不同的蔬菜,炮製成卡通南瓜造形的蒸餃;有的則將蕃薯和紫薯磨成蓉,製成色彩繽紛的甜品杯。

 素菜薄餅  蔬菜肉餅
   
 南瓜蒸餃  紫薯甜品

減去了蔬菜原本的草青味、融入小朋友喜歡的食物、製作可愛的卡通造形、配上賞心悅目的色彩,青年廚師花心思烹調出的「菜」式,果然成功獲得「食肉獸」小朋友的青睞,他們主動地一口一口吃下蔬菜,還吃得津津樂道。青年廚師看見挑戰成功,不禁歡呼拍掌,一眾家長也看得笑逐顏開。

也許為人家長,有時心裡有太多「應該」和「為你好」,卻少了易地而處,成了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故事中的「北風」,可惜家長作用力愈大,小朋友的反作用力亦愈大,最終落得「兩敗俱傷」。如果想達致「雙贏」,或許要傚法一下「太陽」,就如青年廚師他們那樣,先了解小朋友不吃菜的原因,再將他們喜愛的元素融入「菜式」,令他們重新發現吃蔬菜的樂趣,說不定會令他們從此對蔬菜「愛不釋口」呢!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