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丟掉的懷習慣(二)
上回談到「找藉口」及「扮忙」的懷習慣,今日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幾個互相關連的懷習慣。
1. 捨棄與他人比較的心態
我們從小到大,都活在與別人比較的困局當中,小時候自己沒有選擇,主要由父母及長輩主導比較,例如每逢拜年時,總會與年齡相若的小朋友比較高度,入學後就比較成績。小孩被久經「培訓」,由最初由父母主導比較,到自己投入到這個比較旋渦之中,有些更不能自拔。香港著名的哲學家及詩人李天命提出過「九一主義」,為熱愛比較的一族帶來反思。他提出「自己雖然沒有別人的第一,但別人也沒有自己的第九」的想法,喚醒自己的無可替代性及唯一性。「九一主義」不是排他或為我獨尊,我們一樣可以欣賞及學習別人的優勝處,只是各人有自己成長的軌跡,為何不努力活出自己未來的精彩人生,而要活在別人的過去之中。
2. 捨棄妒忌心
妒忌心正是跟別人比較的常見負面情緒反應之一,這種習慣有害無益。要破解妒忌心,就要懂得欣賞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還記得我之前說過幸福玻璃球的故事嗎?玻璃球掉在地下的碎片,有人會妒忌別人拾得太多,所以幸福滿滿;自己拾得比人少,自然幸福難求,其實幸福絕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你有時我便沒有,其實,幸福是可以共同創造更大的幸福,但先要懂得欣賞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知足常樂;繼而關心別人的缺乏,顧己及人;再進一步分享自己所有,惠及於人,學懂及實踐這擺脫妒忌的三部曲,你的幸福感自然會長存不息。因此,不是要妒忌別人比自己多,而是要關心別人比自己少,當然最好的是不論多寡,要學懂與別人分享。
3. 捨棄自卑感
自卑感是妒忌心的另一面。與人比較,無論輸贏,都反映出某程度上的自卑。黎明於1997年的一句電訊公司的經典廣告對白:「要贏人,先要贏自己」,說出了自己才是邁向成功的最大對手。
捨棄自卑的不二法門是改變自己的想法,當自己整天都想著這樣做得不好,那樣做得不好;整天都擔憂這樣不懂得怎樣做,那樣不懂得怎樣做,倒不如想想自己有那方面懂得做、做得到、做得好,那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由這小處做起吧。其實人的思維,有時好像電腦程式一樣,一經預設,就只會按這個程式運作,你想著自己「不能」、「不懂」,程式就會按著這個預設,引領你「實現」這種自卑的想法,心理學稱之為「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 Prophecy)。因此,要擺脫自卑,先要重新設定程式,例如由「總是做不到」改為「我做到什麼」;由「缺失為本」的思維方式(Deficit-Based Thinking)(只聚焦自己的「無」)改為「資產為本」的思維方式(Asset-Based Thinking)(聚焦自己的「有」),你將會邁向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