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情

山裡走走系列
大欖涌水塘

水務署轄下有10個水塘,包括九龍水塘、大潭水塘、大欖涌水塘、城門水塘、香港仔水塘、石壁水塘、船灣淡水湖、石梨貝水塘、薄扶林水塘、萬宜水庫。當中只有大欖涌水塘還未去過,上星期六便與友人同往。

大欖涌水塘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水塘於1952年動工,1957年竣工使用,水塘的儲水量為2,050萬立方米。這裡昔日有一村落名為大欖,流經此處的溪流被稱為大欖涌,大欖涌水塘因此而得名。水塘除了收集當區的溪水外,亦儲存了由內地經輸水隧道送來的東江水。

當日我與友人在中環乘坐經大欖隧道的巴士,過隧道後在轉車站下車,再轉入八鄉路,過馬口路後向左行至一露天停車場,這裡有鄉村小路入口,路旁有「大欖涌水塘」的指示牌,這就是今日旅程的起步點。

大欖隧道轉車站(往大欖方向)

 

大欖隧道轉車站轉入八鄉路

 

八鄉路過馬路後向左行

 

露天停車場

 

露天停車場旁的小路有「大欖涌水塘」的指示牌

 

開頭一段是上山路,遊人需要慢行調整步行的節奏及呼吸,這樣便可克服這上山路段。上山至一個明顯的分叉路口的指示牌,兩個方向都可到達大欖涌水塘,我們選擇了往左行沿引水道往大欖涌水塘,引水道是石屎路,比較容易行。

沿左邊「大欖涌水塘沿引水道」的指示牌而行

 

引水道

沿引水道而行,你可在左手邊遠眺大帽山的景色,當日有幸觀賞到霧鎖大帽山山頂的美景。除了大帽山外,你亦可觀賞到大欖隧道的收費亭及其出入口。大欖隧道於1995年興建,1998年5月25日通車,是一條三線行車的雙管隧道,全長3,800米,是香港第四長的行車隧道。

遠眺大帽山

 

霧鎖大帽山頂的美景

 

大欖隧道收費站

 

大欖隧道出入口

經過馬鞍崗坳,便到達一條古橋 - 「吉慶橋」,此處是附近數條溪流的交匯處 - 七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為便利居民,當地人於1868年集資建成「吉慶橋」,上世紀50年代興建大欖涌水塘時,此橋曾被重修。

到達吉慶橋

 

吉慶橋

在吉慶橋稍作歇息,便從石屎路旁跨過一條小橋,先穿過一個景色怡人的竹林,繼而開始今日的戲肉,繞大欖涌水塘而行,都需要一個多小時,沿途可欣賞水塘的景色。

通往大欖涌水塘的竹林

 

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

 

大欖古村遺跡(照片右中的石頭)

 

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

 接近繞水塘的尾聲,你會經過一個被圍封了的「大欖瀑布」,很快便接回麥理浩徑10段,之後下山,途經「大欖涌水塘小壩」,入村到掃管笏乘搭新界綠色專線小巴43號往港鐵屯門站,完成今次的旅程。

大欖瀑布

 

大欖涌水塘小壩

 

掃管笏43號新界綠色專線小巴站

 

交通資訊:

起點:大欖涌隧道轉車站

終點:港鐵屯門站

小巴:綠色專線小巴43

 

 

 

關於作者 James 莫漢輝
哲學碩士(社會學)
資深青年工作者、註冊社工、資深培訓導師,專長領袖培訓、公民教育、政策分析等,以及營運網台。
上一篇 下一篇